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情况

 

姓名

主要学历

专业

学位

高涛

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计算机应用

博士

焦立男

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自动化

博士

揣锦华

硕士研究生

软件工程

博士

冯兴乐

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信号处理

博士

樊海伟

博士研究生

软件工程

博士

李伟

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信号处理

博士

李珊珊

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自动化

博士

邹理和

博士研究生

信号处理

博士

常心泰

博士研究生

计算机软件

博士

 

邹理和:美 国终身教授(博士)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84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受聘于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 任正 教授,1992年获 终身 教授。目前领有恩特基杰出教授衔,并兼任美国联邦技术应用国家实验室顾问、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在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及视频压缩、神经网络、无线传感网络、被动检测等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得到国际同行的公认。曾在中国出版四本国家级统编教材,先后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国际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IEEE主办的学术杂志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兼有多项国际学术职务。2007年7月 邹理和 教授已应长安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邀请来校作了学术报告题目为:“无线传感网络、微加工及纳米技术”。主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无线网络、微加工及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尤其是针对无线网络中的无线传感与无线传输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最后以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例说明无线网络、微加工及纳米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

常心泰:博士美国ADOBE 软件公司计算机专家 美国密西根理工大学工学博士毕业。具有很强的对象针对式编程技能和宽广的软件开发经验,作为资深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在美国商业软件公司从事过十五年开发工作。创始和参加了两个机械系统变异分析的工程软件开发。这些软件至今被美国汽车和航空制造业作为公差优化方面最有效的工具使用。在现代电子文件领域做出过卓有成绩的工作和研究,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PDF 和Acrobat 技术专家,尤其特长于为企业、工程和其它行业应用技术提供工作流程解决方案。在现代三维计算机图形应用技术上富有创新成就.

冯兴乐:教授(博士) 200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 程专业 博士学位,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CET-6),2007年1月获得美中语言交流学习证书(ESEC),2006年12月通过PET-5口语考试,近两年来先后讲授了《程控交换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通信信号处理》等课程,并完成了《Delphi Advanced Programming Technology》双语课程的实验教学辅导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EI检索13篇;编写学术专著一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段宗涛:教授(博士) 2000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英语培训(听、说、读、写、译)。2006年7月开始 从事 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获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CET6), 2007年7月获得美中语言交流学习证书(ESEC),2007年6月通过PETS-5(WSK)口语考试,成绩优秀,2007年6月参加职称英语考试,成绩优秀;近两年来先后讲授了专业英语(2届)、单片机系统设计、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指导《Delphi Advanced Programming Technology》双语课综合设计性实验2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EI检索2篇,ISTP检索2篇;参编教材一部;作为主要人员参与“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2007年度被评为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揣锦华:教授 2004年参加高校教师双语教学培训,并获得ESEC结业证书。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近两年来先后讲授了《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被三大检索4篇;主编有关程序设计的教材三部;获长安大学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

高涛: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系统仿真等等。主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协同创新计划项目1项,西安市科技成果促进转移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2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 2篇,EI 8篇。获得国家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6项,软件著作权2项。

 

焦立男,副教授(博士后)。2008年获南京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长安大学任教。历年讲授过的本科课程有模式识别、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高级编程技术、微机原理、虚拟仪器、多传感器融合等。讲授研究生课程模式识别一门。参与了计算机高级编程技术国家双语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承担了教材、PPT演示文稿、网站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在国内核心期刊、外文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7篇。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博士后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并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交通运输部西部建设科技项目一项。2012-2013年在英国拉夫堡大学作为公派访问学者一年。

李伟,副教授(博士后)。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陕西省职工优秀科技创新人物称号。
研究领域与方向:
1
.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
2
.光电检测技术;
3
.激光三维技术;
4
.智能化仪器制造技术;


珊珊副教授(博士后)。

从事学科专业:
图像加密,信息隐藏,图像理解与分析

工作经历:
2010年6月至今,长安大学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访问学者

承担的主要项目:
[1].维持压缩率的JPEG图像选择性加密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2].基于内容的多媒体视觉信息搜索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
[3].计算机视觉特征与相似性度量的设计理论与方法(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